在一次以“梦想”为主题的班会课上,老师借助AI生图技术,让同学们看到了自己未来从事理想工作的模样。
汽车设计师、数学老师、外交官、物理学家、超市老板……学生们大胆设想自己未来的职业、畅谈原因。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个“小大人”穿着衬衫、正装、实验服、工作服的样子,学生们又惊又喜,教室里笑声“哇”声一片!
“现在许多AI平台都开放使用,我们也在积极接触这些新技术,不断丰富班会或者课堂内容,吸引学生关注,让他们印象更深刻。”一年级5班班主任张智林表示,通过用AI生图描绘孩子们未来职业的样子,把“梦想”具象化,在小朋友心中种下了一颗展望未来的“种子”,也能引导激励他们好好学习,朝着自己期待的模样好好长大。

“智慧纸笔课堂”即做即改
来到七年级9班,这是一节数学课,数学老师吴婷抱着一摞特别的“本子和笔”分发给同学们。课前,吴婷在屏幕上调出题目,安排学生们做两道随堂小测。

随着学生们认真书写,屏幕上每个学生的名字后面“进度条”会显示出用时的快慢。答题完成后,吴婷在屏幕上就能直接看到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并随机选一个进行讲解。“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可以直观看到学生每一步的答题思路。有时候也会练选择题,平台会自动分析,迅速给出全班的答题正确率。”吴婷解释道。
这套智能设备是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采购的“纸笔课堂”平台,配套专门的本子和签字笔,可以实现答题情况实时呈现,适用于各学科的随堂测试。吴婷表示,借助这套智能系统,教师能够直观迅速了解每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跟进个别需要查漏补缺的同学,对教师讲课以及学生成绩提高很有帮助。
把自己亲手设计的东西变成现实的物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在智能装备实验室里,学校信息科技老师陈晓怡正带着几位学生进行3D建模打印体验。
此前,学生们已经初步学习了3D建模系统绘图的基本操作。这节课,老师让大家运用所学工具设计一个带有滨海湾未来学校元素或班级元素的物件,尝试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几位同学跃跃欲试,在电脑上用3D One软件熟练地操作,调整物件的长宽高,设计圆角弧形,做表面纹路、打孔等。
庄同学率先设计好了一个带字母的钥匙扣挂饰,在老师的指引下,用3D打印机将平面设计图打出来。“拿着自己动手设计的东西,感觉很有成就感,自己以后学习建模的信心也增强了!”
当前,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正加快完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创新人工智能实践平台、锻造人工智能师资团队,不断探索数字化技术与教育教学实际场景的全面融合与应用,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精准化教学、个性化学习,构建起面向未来的教育新图景。